服务热线
13113294313
致萃新闻 2025-07-21
在广东东莞,致萃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,这类技术难题曾是常态。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以高精度钣金加工立足,核心团队拥有13年行业经验,却因过度依赖传统老客户转介绍而陷入发展瓶颈。2020年疫情来袭时,海外订单骤减,国内大客户需求萎缩,工厂陷入“时忙时闲”的窘境。总经理张留洋,一位有八年军旅生涯的退役军人,面临着所有问题的根源:缺订单,缺客户。
技术突围首先发生在工艺层面。面对4.2毫米死边这类超极限加工需求,致萃工程师放弃常规做法,创新采用“铣削预留+二次折弯”工艺——先在边缘铣出微槽,腾出刀具避让空间,完成主体折弯后再精加工至目标尺寸。对于16米以上的超长件加工,他们开发出“辅助折线反折法”:在工件反面预折90°-170°的临时弯折,为正式折弯创造刀具运动空间,成型后再压平复原。这项创新省去了500公斤级定制模具的成本,使超规格加工费用降低40%以上。
更核心的突破在于回弹控制。钣金折弯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回弹,不锈钢的回弹尤其显著。致萃引入中空耐弯直刀技术,刀具内部设计V型储液套,填充循环冷却液。当刀具受压弯曲时,冷却液流动抑制折弯区温升,主副压棒随拉绳位移,推动冷却液通过换热孔接触工件表面,实现局部精准降温。这套系统将SPCC钢板的折弯半径误差压缩至±0.1mm内,大幅提升产品一致性。
然而技术优势不等于市场优势。2020年5月,张留洋做出战略转折:参加单仁资讯网络营销课程,组建网销团队。短短三个月,致萃开通阿里店铺、上线营销型官网;四个月后入驻百度爱采购。线上布局半年内完成,当年即从互联网收获23.6万元订单。这块“不美丽但珍贵”的数字成为团队信心的火种2。次年网销业绩猛增200%,优质客户主动询盘率升至60%,老客户转介绍的被动局面被彻底扭转。
支撑市场突破的是更深层的工艺沉淀。致萃建立了材料-模具匹配数据库,持续积累SPCC、SUS304等材料的真实厚度与折弯R角数据,不断优化展开尺寸计算模型。他们严格执行军工级品控标准:折弯直边高度必须满足h≥R+2t,孔边距必须大于2t。正是这种对基础参数的偏执,让张留洋能自豪地说:“从未因品质问题流失客户”。
走过疫情阴影的致萃车间里,折弯机的节奏已重归稳健。但张留洋的视野已超越车间——当团队参加第七届牛商争霸赛并提前完成业绩目标时,他更清晰看到技术深耕与数字渠道的共生价值。钣金折弯的进化史是一部从“经验依赖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制造史诗,而中国精密制造的突围,既需要攻克卡脖子的工艺细节,也需要开拓连接市场的数字通道。致萃的转型证明:以毫米级的精度革命,终能撬动万吨级的市场版图。